- · 《化学工程师》征稿要求[08/03]
- · 《化学工程师》投稿方式[08/03]
- · 《化学工程师》数据库收[08/03]
- · 《化学工程师》栏目设置[08/03]
- · 《化学工程师》刊物宗旨[08/03]
罗特利斯伯格:人际关系理论创始人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弗里茨·朱利斯·罗特利斯伯格,美国管理学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早期人际关系理论的归纳总结者。大师生平1921年,罗特利斯伯格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文科学士学位,
弗里茨·朱利斯·罗特利斯伯格,美国管理学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早期人际关系理论的归纳总结者。 大师生平 1921年,罗特利斯伯格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文科学士学位,1922年又取得麻省理工学院理科学士学位;1922~1924年,罗特利斯伯格作为一名化学工程师而从事工业实际工作;1925年罗特利斯伯格在哈佛大学取得文科硕士学位,从此进入哈佛大学工业研究室工作;1927~1932年,罗特利斯伯格作为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学院工业研究室主任乔治·埃尔顿·梅奥的一名主要助手参加有名的“霍桑试验”,对“霍桑试验”的成果起到很大的作用。罗特利斯伯格是通过“霍桑试验”而诞生的人际关系理论的一个主要阐述者。 理论贡献 罗特利斯伯格通过“霍桑试验”完成了自己的理论研究工作,提出了技术组织与人的组织。罗特利斯伯格认为,企业的经营环境是一个“社会体系”,其中包含着“技术组织”与“人的组织”这两个相互关联的因素。 所谓技术组织即物质环境,或称“物的组织”,它包括气候、水土等外界现象,还包括物质设施、工具、机械、原材料、产品等经营本身所具有和所使用的条件。 所谓人的组织,即由许多个人组成的群体。在同一组织中,个人作为组织的细胞而相互依存,但他们除了具有共同的工作单位之外,每个人都只与自己的个人历史相联系,并面临着各自的社会情境。这些差异性形成了不同的要求、信念、感情、判断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行形式各不相同的行为方式。因此,人的组织并不是单个人的简单相加,它具有更为复杂的结构。这种结构是通过复杂的人际交往而形成的,因此表现为一种社会关系的形式。个人的思想是在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当他们将这种社会关系的形式当作必然的真理而接受下来,就将进而形成个人的行为规范,服从这种社会关系所“发出”的指令,不断重复自己的行为。组织内部的等级结构对这种关系形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工作人员是用不同的行为方式来对待同事和上司的。对待同事的行为反映了同一等级内的相互作用,而对待上司的行为则反映了不同等级之间的相互作用。 罗特利斯伯格的有关企业“社会体系”的观点,与古典管理理论中把人员只看成是“经济人”的观点相对立,弥补了古典管理理论不重视对人的组织进行研究的不足。 罗特利斯伯格认为,公司是一个“思想体系的思想体系”,其内部具有许多的“思想体系””。对于企业内的思想体系即各个集团,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为团体的内部职能,一为团体的外部职能。有关内部职能,最重要的问题是探索形成团体的主要因素,即:工作人员在劳动空间上的近似性;工作人员职务的同一性;工作人员劳动量的同一性;工作人员对待监督人员态度的同一性。这些客观上为团体的组织成员规定了一定的行为准则。概括地说,工作以及与工作有关的劳动条件自然而然地形成与这些条件有关的团体思想,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只有要新生现实存在的团体中的思想,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就可以成为这个团体的成员。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是罗特利斯伯格等人通过“霍桑试验”而提出的另一个广为人知的观点。人的组织就其总结上讲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形式,但就其内容来说可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种。 正式组织以效率逻辑为重要准则,即数据一定的方针、制度,明确规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然而,存在于经营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形式往往不是通过正式组织来表现的,或者正式组织不能对现实关系确切加以表现,一种“无形组织”即自发的非正式组织并无直接的联系,它是一种自然产生的人际关系形式。 自发的非正式组织对其组织成员的评价一正式组织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以这些个人在正式组织的经营活动中的表现为其标准。 由于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在企业中并存,因而可以看出,企业中有两种主要评价体系,每个工作人员同时分别接受两种评价:一方面,工作人员被某种可以测定的抽象物,即与工作成绩和工作效率有关的标准来加以评价;另一方面,工作人员被某种为社会所承认的行为准则或道德规范来加以评价。第一种评价主要来自正式组织的领导,第二种评价则主要来自同事。这两种评价往往不一致。在产量记录方面被判断为劣等工人的人有时却被同事认为是受欢迎的人。 罗特利斯伯格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在正式组织经营活动中工作人员行为上的差异并不能代表个人思想的差异,它只表现为正式组织经营活动中工作人员相互交往关系的差异。 罗特利斯伯格将非正式组织对人的评价称作“社会评价”,而将正式组织对其工作人员的评价则称作“个人评价”。是什么力量导致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构成这种非正式组织的支柱究竟是什么呢?罗特利斯伯格认为,这要从“群体思想”中去寻求。怀着不同思想的人们聚集起来进行协作的时候,人与人的思想相互作用,分离出多种带有某些共性的思想,这些思想分别为一些人所接受,故称“群体思想”。这种群体思想就是非正式组织赖以存在的关系,特别是群体思想一旦形成,便可以对于个人思想的形成与变化起着支配作用,这是不容忽视的。 非正式组织存在于所有经营活动之中,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所以,罗特利斯伯格认为,由于这一点,对于它的存在单纯作好坏价值的判断毫无意义,相反却应该对其的积极作用加以认真的探讨。他认为,这种非正式组织在经营过程中可以起到非常健康的作用,它使其成员获得安全感、亲密感和自豪感。人们的有效协作,多数情况下是依靠与行为有关的自发的常规或准则,如没有这些常规或准则,那么经营活动就只有靠强制手段才能维持。因而可以认为,这些常规和准则很大程度上构成有效协作的基础。非正式组织对于形成和维护这种常规和准则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不能将它看作是“坏东西”。只要引导得当,它能够助长健康的社会生活。 主要著作 罗特利斯伯格的主要著作有《经营管理和劳动者》《管理与士气》《组织中的人》等。 罗特利斯伯格在其著作《经营管理和劳动者》中,关于个人对社会结构的适应问题,作了如下阐述:在经营中人是经常流动的,这即可以理解为是时间的变动(某人在一定时期中从事某种活动),也可以理解为是社会位置的变动。社会位置的变动是由于个人所承担的工作发生实际变化造成的,即是由于规定个人位置的社会组织发生变化造成的。在发生这种变化的时候,每个人都要适应新的情境:一是对工作和与工作有关的技术要求的适应;二是对正式组织所要求的行为准则的适应;三是对于直接协作人的适应;四是对经营的整体情境的适应。这些适应能否顺利而恰当地进行,对于维持经营过程中的均衡量具有重大意义。
文章来源:《化学工程师》 网址: http://www.hxgcszz.cn/qikandaodu/2020/0808/366.html
上一篇:《化学工程师》2015年总目录
下一篇:有缘对面不相识